“應試教育是教育人的悲哀!整個教育被綁在應試體制下的局面必須要改變。”2月7日,在中國第三屆大學生藝術(shù)展演活動中央媒體見面會上,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再次表達了改革教育的決心。
早在兩年前,浙江省教育廳舉辦的課業(yè)減負相關(guān)會議上,劉希平就痛批“應試綁架了教育”,倡導開展教育減負的改革。2010年8月,浙江省教育廳就減輕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過重課業(yè)負擔下發(fā)通知,制定了“六個嚴格”和“六項制度”,對中小學課時、課程開設、規(guī)范考試、學生休息時間等都做了嚴格的規(guī)定。
兩年后,減負工作成效如何,劉希平感嘆,頑疾難治,但決心不改,幫助孩子減負需要教育人持之以恒。“在減負的道路上,那么多年來我們可以說是屢戰(zhàn)屢敗、屢敗屢戰(zhàn),但要改變應試教育的危害,減輕學生負擔是必須要做的第一步,我們絕不可以退讓。”
對此,浙江省教育廳下發(fā)的一份量化的減負標準,規(guī)定小學一、二年級不得留書面家庭作業(yè),其他年級學生平均水平書面家庭作業(yè)量每天控制在1小時以內(nèi)。初中學生平均水平書面家庭作業(yè)量每天不得超過2小時等等。
劉希平告訴記者,用行政手段對減負多量化規(guī)定的方式,曾被很多人質(zhì)疑不科學,“科不科學,我說不上來,但是我知道,如果不做這樣的硬指標,減負很有可能是一紙空文。”
別人減負我不減,高考我占先;我減負了別人不減,吃虧是自己。這是很多高中老師和家長對減負的態(tài)度,劉希平表示,這樣的情況自己也頭疼。
“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,這是中國幾千年來固有的人才觀,比升學,比學歷,比學校等級,這些都是社會普遍存在現(xiàn)象,甚至很多地方政府在評定高中的優(yōu)劣,都以能有幾個進名校的學生為標準,唯成績論,卻不管學生綜合素質(zhì),這都是老生常談,卻至今未能改變。”
記者了解到,浙江省教育廳在新一輪的高中教育改革中考慮推出學分制的改革,參照大學課程設置,安排基礎課程,核心課程,文體興趣課程和技能課程四大類。其中,選修的課程不計入高考范圍,但對納入大學錄取條件。旨在讓學校重視應試內(nèi)容以外的學生素質(zhì),同時采納多種高校錄取條件,杜絕成績決定一切。(見習記者 沈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