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(jù)我自身的經(jīng)歷和觀察我兒子成長的經(jīng)驗,我認為青春期是家長們發(fā)掘各家“藏品”升值空間的一個關鍵期。
好的藏品首先得有個性,沒有個性的藏品就算不是贗品,起碼也是庸品。青春期的孩子,幾乎沒有一個認為自己是庸品的;可家長們很多時候卻對自家的“藏品”缺乏信心。孩子自覺已長大,有了審視社會的自我標準,而家長認為孩子遠沒有成熟,根本不放心他們的獨立所為。認識上有差異,產(chǎn)生分歧就不奇怪了。
我很想跟這些家長提個醒,藏品的價值并不取決于你看得順眼不順眼,而在于它自身的存世量與工藝特質。要想讓你家的“藏品”日后升值,就得發(fā)掘出他自身的特點與風格。
每種事物都有它的價值,就像我們無法比較木器、玉器、瓷器哪種更珍貴一樣。只要孩子身心健康,按照自身條件打造人生,那就應該由他去;家長強行扭轉,按照自己的思路、甚至按照社會上的高薪標準去設計他,出來的頂多是批量生產(chǎn)的優(yōu)質商品,雖然也會有升值空間,但絕對不會是“稀世藏品”。
那么,如何發(fā)掘自家“藏品”身上的特質呢?對于中國的大多數(shù)家長而言,要做到的其實就是“什么也不做”。當然,“什么也不做”并不是真的就沒家長的事了。你是藏品的主人,你有義務給自家藏品多“拋光”,給孩子多打氣、多激勵,多往他們臉上“貼金”。中國父母對子女的進步,常常是“默認”,很少有西方式的擁抱相慶和擊掌鼓勁,因為擔心孩子經(jīng)不起表揚,會翹尾巴。而每當子女考砸了,做錯事了,他們大抵又會談到自己如何掏心掏肺地付出,人家的孩子如何省心爭氣云云。
這種比較很愚蠢。家長應該轉過頭,靜下心,仔細端詳自己的孩子,弄清他真正的材質,有哪些閃光點可引導為獨到之處,有哪些缺陷可因勢利導令其“瑕不掩瑜”,而不該總對自己的孩子“恨瓦不成玉”,羨慕別家孩子是“上等材質”。因為這樣,就如同惦念別家的好古董一樣可笑。
沒有人不喜歡聽到贊美。包括你的孩子。有時一些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聽到師長贊美表現(xiàn)得不屑一顧,并不說明孩子不喜歡,多半是他們認為這些贊美假惺惺,并非發(fā)自內心。我一個朋友的孩子,在學校非常調皮,成績也糟糕,父母、老師軟硬兼施,但他不吃這套??墒?,當一位實習老師夸他字寫得挺好時,他卻非常開心,還說:“我也一直這么認為,但沒有人發(fā)現(xiàn)!”
孩子的心其實都跟明鏡似的,他們一直在觀察大人的態(tài)度,只不過他們跟藏品一樣,不會主動說出來,得靠你自己去揣摩、把玩。如果你能說中孩子想表達、表現(xiàn)的,就找到了你家“藏品”提色增值的好方法。(馬未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