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武,生卒不詳,字長卿,春秋末期齊國人,從齊國流亡到吳國,輔助吳王經(jīng)國治軍,顯名諸侯,被尊為“兵圣”。 《孫子兵法》又稱《孫子》、《孫武兵法》,是現(xiàn)存最早的兵書。凡13篇,每篇皆以“孫子曰”開頭,按專題論說,有中心,有層次,邏輯嚴謹,語言簡練,文風質(zhì)樸,善用排比鋪陳敘說,比喻生動具體,如寫軍隊的行動: “其疾如風,其徐如林,侵掠如火,不動如山,難知如陰,動如雷震”(《軍爭篇》),既貼切又形象,且音韻鏗鏘,氣勢不凡,故劉勰稱“孫武兵經(jīng),辭如珠玉”(《文心雕龍·程器》)。想來以作戰(zhàn)的縝密思維為文章謀篇布局,對孫武而言如烹小鮮矣。 “兵者,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”《孫子兵法》繼承和發(fā)展了前人的軍事理論,把政治作為決定戰(zhàn)爭勝敗的首要因素,歸納出戰(zhàn)爭的原理原則,舉凡戰(zhàn)前之準備,策略之運用,作戰(zhàn)之布署,敵情之研判等,無不詳加說明,巨細靡遺,周嚴完備,具有樸素的唯物辯證思想,二千年多來一直被視為兵家之經(jīng)典,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現(xiàn)實意義。毛澤東對《孫子兵法》推崇備至,而孫子所主張的智、信、仁、勇、嚴則成為中國軍人的 “武德”。 迄今最早的傳世本為銀雀山竹書《孫子兵法》,惜為殘簡,不能窺其全貌,經(jīng)漢簡專家整理小組整理,于197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?,F(xiàn)存最早的刻本為南宋孝宗、光宗年間的《十一家注孫子》本?!秾O子兵法》的注本以曹操注最早,此后注家頗多,如清孫星衍?!秾O子十家注》、清朱墉《武經(jīng)七書·匯解》、清夏振翼《武經(jīng)體注大全會解·孫子》。近人校注本有郭化若《孫子譯注》、楊炳安《孫子會箋》。今人新出的有吳九龍主編的《孫子校釋》、吳如嵩的《孫子兵法新論》等。今以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1999年3月《十一家孫子校理》最為通行。
計篇
孫子曰:兵者,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
故經(jīng)之以五事,校之以計而索其情:一曰道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將,五曰法。道者,令民與上同意也,故可以與之死,可以與之生,而不畏危。天者,陰陽、寒暑、時制也。地者,遠近、險易、廣狹、死生也。將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嚴也。法者,曲制、官道、主用也。凡此五者,將莫不聞,知之者勝,不知者不勝。
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,曰:主孰有道?將孰有能?天地孰得?法令孰行?兵眾孰強?士卒孰練?賞罰孰明?吾以此知勝負矣。
將聽吾計,用之必勝,留之;將不聽吾計,用之必敗,去之。計利以聽,乃為之勢,以佐其外。勢者,因利而制權(quán)也。兵者,詭道也。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遠,遠而示之近。利而誘之,亂而取之,實而備之,強而避之,怒而撓之,卑而驕之,佚而勞之,親而離之。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。此兵家之勝,不可先傳也。
夫未戰(zhàn)而廟算勝者,得算多也;未戰(zhàn)而廟算不勝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勝,少算不勝,而況于無算乎!吾以此觀之,勝負見矣。#p#副標題#e#
作戰(zhàn)篇
孫子曰:凡用兵之法,馳車千駟,革車千乘,帶甲十萬,千里饋糧,則內(nèi)外之費,賓客之用,膠漆之材,車甲之奉,日費千金,然后十萬之師舉矣。
其用戰(zhàn)也勝,久則鈍兵挫銳,攻城則力屈,久暴師則國用不足。夫鈍兵挫銳,屈力殫貨,則諸侯乘其弊而起,雖有智者,不能善其后矣。故兵聞拙速,未睹巧之久也。夫兵久而國利者,未之有也。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,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。
善用兵者,役不再籍,糧不三載;取用于國,因糧于敵,故軍食可足也。
國之貧于師者遠輸,遠輸則百姓貧;近師者貴賣,貴賣則百姓財竭,財竭則急于丘役。力屈財殫,中原內(nèi)虛于家。百姓之費,十去其七;公家之費,破車罷馬,甲胄矢弩,戟楯蔽櫓,丘牛大車,十去其六。
故智將務(wù)食于敵,食敵一鐘,當吾二十鐘;萁稈一石,當吾二十石。故殺敵者,怒也;取敵之利者,貨也。故車戰(zhàn),得車十乘以上,賞其先得者,而更其旌旗,車雜而乘之,卒善而養(yǎng)之,是謂勝敵而益強。
故兵貴勝,不貴久。
故知兵之將,生民之司命,國家安危之主也。#p#副標題#e#
謀攻篇
孫子曰:凡用兵之法,全國為上,破國次之;全軍為上,破軍次之;全旅為上,破旅次之;全卒為上,破卒次之;全伍為上;破伍次之。是故百戰(zhàn)百勝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戰(zhàn)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
故上兵伐謀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攻城之法,為不得已,修櫓賁辒,具器械,三月而后成,距,又三月而后已。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,殺三分之一,而城不拔者,此攻之災(zāi)也。
故善用兵者,屈人之兵而非戰(zhàn)也,拔人之城而非攻也,毀人之國而非久也。必以全爭于天下,故兵不頓而利可全,此謀攻之法也。
故用兵之法,十則圍之,五則攻之,倍則分之,敵則能戰(zhàn)之,少則能逃之,不若則能避之。故小敵之堅,大敵之擒也。夫?qū)⒄撸瑖o也,輔周則國必強,輔隙則國必弱。
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:不知軍之不可以進,而謂之進;不知軍之不可以退,而謂之退,是謂縻軍。不知三軍之事,而同三軍之政者,則軍士惑矣。不知三軍之權(quán),而同三軍之任,則軍士疑矣。三軍既惑且疑,則諸侯之難至矣,是謂亂軍引勝。
故知勝有五:知可以戰(zhàn)與不可以戰(zhàn)者勝,識眾寡之用者勝,上下同欲者勝,以虞待不虞者勝,將能而君不御者勝。此五者,知勝之道也。
故曰:知彼知己者,百戰(zhàn)不殆;不知彼而知己,一勝一負;不知彼不知己,每戰(zhàn)必殆。
未完待續(xù)……